据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彭于发介绍,目前国内的转基因农作物主要是转基因棉花,转基因番木瓜也有少量种植,而其余已发放安全证书的转基因植物未大面积应用。
我国先后批准了转基因棉花、转基因大豆、转基因玉米、转基因油菜4种作物的进口安全证书。除批准了转基因棉花的种植外,进口的转基因大豆、转基因玉米、转基因油菜用途仅限于加工原料。
需要指出的是,我国法律规定,进口用作加工原料的农业转基因生物,不得改变用途,即不得在国内种植。我国至今没有批准任何一种转基因粮食作物种子进口到中国境内种植。所以,一些人们担心可能会在市场上买到用转基因大豆做的豆制品,以及鲜食的转基因玉米,都是没必要的。至于圣女果(樱桃西红柿)、马铃薯、彩椒等,也都没有转基因品种。
转基因技术到底“转”了什么?
转基因技术虽然应用广泛,但也引发了诸多质疑。吃转基因食品对人们健康来说,到底安全不安全?这恐怕是所有转基因争议中最核心的问题了。反对者认为,转基因马铃薯切片后半天都不变色,种了转基因玉米的地方老鼠都死绝了,广西大学生精子活力下降,罪魁祸首也是转基因玉米……
虽然专家们已指出反对人士举的这些例子都不是转基因产品,但并没有完全打消人们的疑虑。长期食用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食用转基因食品后,食物基因是否会与人体基因结合,导致遗传变异?
为了解答这些问题,有科学家采取了大大超过常规食用剂量的超常量实验,来评估长期食用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比如,大鼠90天喂养实验,其实验时长相当大鼠整个生命周期的1/8;大鼠2年喂养实验,则是观察其整个生命周期的慢性毒性实验。实验证明,食用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不可能改变生物的遗传特性。
事实上,转基因表达的目标物质主要是蛋白质,也就是说,转入的新基因体现在作物的蛋白质上。所以,只要这种蛋白质不是致敏物和毒素,它就和一般食物中的蛋白质一样,可以被人体消化、吸收,不会在体内累积,也不会因为长期食用而出问题。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受到国际组织、各国政府和消费者的高度关注。世界卫生组织以及联合国粮农组织认为:凡是通过安全评价上市的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一样安全,可以放心食用。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于1997年成立了生物技术食品政府间特别工作组,制定了转基因领域风险分析原则和指南,成为各国公认的食品安全标准和世贸组织裁决国际贸易争端的依据。
转基因食品入市前都要通过严格的毒性、致敏性、致畸等安全评价和审批程序,不计算实验室时间,仅进入安全评价阶段一般需要三年以上时间,目前还没有其他食品经过了这样严格的安全评价。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全球转基因商业化应用已经17年,食用转基因产品的人口占到4/5,还没有发生一例被证实的食用安全问题。
三代以后也不会有问题吗?
“现在没问题,不代表三代以后没问题。”对这种担忧,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研究所朱祯研究员解释说,吃含有基因的食品或含有转基因的食品将会改变人类的遗传特性的担心,如同某些“吃基因补基因”的宣传一样没有科学依据,因为我们所摄取食物中的带有遗传信息的DNA(脱氧核糖核酸)都会被肠胃内的消化液彻底降解。转基因食品跟常规育种得到的食品一样,并没有产生有别于其他食品的新的不可预期的问题。
朱祯还表示,转基因作物的推广应用,可以大幅度减少使用化学农药,从而创造更廉价、更绿色、更安全的食品,其带来的利益远大于可能的危害。如果只有零风险的发明才可以应用,那么汽车、飞机、抗生素等都会遭到扼杀。
今年以来,一则关于转基因食品致肿瘤的说法流传甚广。事情的起源是,2012年9月,法国凯恩大学教授塞拉利尼在《食品与化学毒物学》杂志上发表论文称,用转基因玉米NK603进行大鼠两年饲喂研究,引起大鼠产生肿瘤,此事引起广泛关注。
欧洲食品安全局受欧盟委员会委托对该论文进行了评估,2012年11月,欧洲食品安全局作出最终评估认为,该研究得出的结论缺乏数据支持,相关实验的设计和方法存在严重漏洞,而且该研究实验没有遵守公认的科研标准,因此,不需要重新审查先前所作出的NK603玉米是安全的评估结论。不过,此事虽已有明确结论,但流言仍然不时可见。
【名词解释】
转基因技术
转基因技术是指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生物体基因组中,使生物体获得新的性状,如抗虫、抗除草剂等。这项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带来了生物育种技术革命,拓宽了可利用基因的来源,实现了育种工作的可预期、精准、可控、高效,大大节约了人力、物力和时间。
与杂交等传统育种技术相比,转基因技术可以不受生物体间亲缘关系的限制,打破不同物种间杂交的屏障,拓宽可利用基因的来源。科学家们已经培育出了一批具有抗虫、抗病、耐除草剂等性状的转基因作物,如今的研究重点是如何提高农作物的光合效率、肥料利用效率等。
【回顾】
转基因领域
被反复炒作的几个问题
1.塞拉利尼事件
2012年,法国科学家塞拉利尼在国际毒理学杂志上发表文章,报告了利用小鼠进行了转基因玉米两年期的慢性毒理实验,实验得出长期食用转Bt基因玉米引起实验鼠普遍患癌的结论。
该文章随即引发了学术界的关注,欧盟相关食品安全部门组织专家对该实验进行科学评估,然而评估结论认为塞拉利尼的实验设计与实施缺乏重大缺陷。法国、德国、意大利、比利时、丹麦和荷兰六个欧盟成员国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都得出了否定塞拉利尼实验结果的结论。最后欧盟食品安全局在考虑了塞拉利尼本人的申诉说明后最后作出了塞拉利尼的实验数据不能支持其实验结果的声明。
2.帝王蝶Monarchbutterfly事件
1999年美国康奈尔大学Losey等报道在实验室以拌有转Bt玉米花粉的马利筋草喂养帝王蝶幼虫可导致死亡,因而认为转基因威胁非目标昆虫。
“环境主义”组织据此提出应限制转基因玉米的生产与销售。
美国环境保护局(EPA)组织专家们对该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结论是,抗虫玉米花粉在田间对帝王蝶并无威胁,同时,美国中西部转Bt基因玉米占玉米面积的25%,但田间的帝王蝶数量却很大。美国环境保护局进一步指出,评价转基因作物对非靶标昆虫的影响,应以野外实验为准,而不能仅仅依靠试验室的数据。
3.巴西坚果事件
美国先锋种子公司在对大豆作品质改良时发现巴西坚果中有一种蛋白质富含甲硫氨酸和半胱氨酸,并将这一基因转到大豆。但他们发现一些人对巴西坚果有过敏反应,而且引起过敏反应的正是这一蛋白。他们随即对带巴西坚果蛋白的转基因大豆也进行检验,发现对巴西坚果过敏的人对这种转基因大豆也过敏。于是该公司取消了这项研究计划。
这件事一度被说成是转基因大豆引起食物过敏,显然不准确。但从另一方面看,说明对转基因植物的安全管理能有效地防止转基因食品成为过敏原。
4.山西、吉林老鼠死亡报道
《国际先驱报》在披露了这一事件后,农业部组织专家对两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结论是没有证据表明《国际先驱报》所描述的现象存在。当地的玉米品种先玉335也不是转基因品种。该事件纯系谣言。
5.转基因食品会影响生育
广西医科大学的一个课题,调查大学生的生殖健康,发现大学生们的精子活力很低,当人们在分析各种原因时,正好有报道说广西政府与美国合作引进美国的玉米新品种。于是,一位“专家”突发联想,说是引进美国的转基因玉米造成的。于是,两件本来毫不相干的事件便这样联系在一起了。
目前,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已经澄清,引进种植的根本不是什么转基因玉米,只是外国公司的常规品种。说食用转基因玉米影响生育是没有任何根据的。其实,影响男性精子活力的原因有很多,如环境污染、不良生活习惯以及精神压力较大等因素,都是造成现代人精子活力异常的“凶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