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影响老年人消费观念和行为
《经济参考报》记者从中消协处了解到,2013年7月起至今,中消协会在全国15个大中型城市开展了“2013年老年人消费者权益保护公益调查项目”。调查对象由两类人群作为样本:55岁至74岁的老年人,成功样本共1928份;21至54岁且家中有55岁以上老人的年轻消费者,成功样本共1073份。
调查结果显示,我国老年消费市场潜力巨大,老年消费需求向高层次、高质量、个性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互联网经济的迅速发展,网络对老年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和行为已经产生深远影响,截至目前,互联网跻身成为老年消费者获取消费信息的第三大渠道,影响着老年消费者的消费观念。
“特别是通过网络订购旅游产品、购买保健品在老年消费者中悄然流行。”中消协相关负责人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该负责人同时表示,随着老年人对互联网需求和使用程度的不断加深,这一影响将进一步加强。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人均GDP从2000年的949美元已经增加到2012年的6100美元,我国老年人大多生活节俭,习惯于攒钱,他们往往有着较充裕的储蓄,随之产生了较大的近期或远期购买力。
38.5%老年人有专业机构“养老”意愿
中消协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老年人消费需求比较广泛。一方面,由于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变化,老年人在医疗保健、食品、服装、旅游、娱乐、养老等方面产生了大量需求;另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传播,老年人的价值观、消费观与生活方式也在不断更新,花钱买健康、买年轻、买舒适、买享受、买方便正成为老年人的生活追求。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城市进入老龄化,我国老年人传统的养老观念也随之改变,养老机构存在巨大发展契机。根据中消协调查,尽管目前我国老年人养老形式仍较为传统,本次调查受访者中99.6%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含自己独居以及与儿女住在一起),只有0.4%的受访者选择专业养老机构养老,但是受访者中有38.5%的老年人有选择专业养老机构的意愿。
“老年人在选择专业养老机构时考虑因素较为分散,‘医护条件好’‘生活环境舒适良好’‘费用/性价比高’‘生活起居方便’‘工作人员态度良好、认真负责’都成为老年人选择专业养老机构比较关注的因素,占比均在20%以上。”中消协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
老年人购买保健品易迷信功效
“21.9%的老年人平常会服用保健品,其中经常服用的占到了10.5%,这一比例随着年龄增长和收入的提高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近七成服用者的保健品是自己购买的。”上述负责人表示,目前老年人对保健品有较高的需求,在保健品的购买渠道上,“保健品专卖店/厂家直营店/厂家经销商”“大型的药店/药房”是老年人首选的两个渠道,分别占到38.0%和34.9%。对于“销售人员上门/电话推销”“电视购物”的接受程度较低,而“网络购物”的方式正逐渐被老年消费者接受。
除保健品外,旅游也越来越受到老年消费者青睐。中消协调查结果显示,45.2%的老年消费者有外出旅游的意愿,这一比例较往年有所提升,其中13.8%的老年人表示会经常外出旅游。“但是在订购旅游产品时,因为老年消费者的关注因素和信息渠道有限,从而使其缺乏一定的辨别经验,也导致了老年人在参团旅游中更容易遇到权益受损的情况。”中消协负责人表示。该负责人举例称,比如在参团之前不知道应与旅行社签订旅行合同,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而一些旅行社的“潜规则”如对老年人旅费加价、导游强迫购物、产品宣传与实际不符、行程安排过于紧密不利老年人出行等,都损害了部分老年消费者的利益。
对于多数老年人来说,另一个消费陷阱无疑来自保健品这一市场,不少老年人都因为过于关注保健品功效,迷信保健品对疾病的治疗效果,最终被保健品机构或生产厂家“忽悠”,从而上当受骗。
中消协调查得知,60.3%的老年消费者在购买保健品时关注“保健品的功效作用”,远远高于关注“保健品成分”,而在选择服用保健品的原因方面,超过四成的老年消费者认为保健品“能够调理身体”“提高身体抵抗力或者免疫力,预防疾病”,而对于保健品“毕竟其不是药品,对于疾病没有治疗的效果”的认知意识不够强。
“目前在保健品销售市场上,一些非专业的保健品机构或生产厂家,打着各类健康知识讲座、培训班等旗号,以赠品为诱惑,吸引一些老年消费者到现场听课,大肆吹嘘其产品功效和疗效,引诱听课的老年人购买其产品。当老人们感觉上当受骗再与商家联系时,商家早已人去楼空。”中消协负责人对记者说,“在这方面一定要提醒老年消费者,应客观谨慎地认识保健品的作用,需提高防范和辨别意识,不能盲目追求功效,不要轻易相信商家的宣传和小利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