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西兰进口原料之伤 谈奶粉原料安全可控的价值

   日期:2013-09-23     来源:慧聪食品工业网    浏览:3635    评论:0    
核心提示: 众所周知,奶粉的安全与原料息息相关。作为多家奶粉企业的原料供应商,新西兰乳制品巨头恒天然公司乳清粉“爆毒”事件引发行业震荡,始作俑者为奶粉原料浓
 众所周知,奶粉的安全与原料息息相关。作为多家奶粉企业的原料供应商,新西兰乳制品巨头恒天然公司乳清粉“爆毒”事件引发行业震荡,始作俑者为奶粉原料浓缩乳清蛋白中检出的肉毒杆菌。8月5日的与中国媒体的发布会上,新西兰恒天然集团首席执行官TheoSpierings承认,恒天然的工厂管道存在着清洁不彻底的问题,恒天然对于污染源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据了解,肉毒杆菌是一种生长在常温、低酸和缺氧环境中的革兰氏阳性细菌。这种细菌的中毒在临床上以恶心、呕吐等症状,而被肉毒杆菌污染的食物需要在120℃加热10分钟后才能杀菌成功,家庭在冲泡奶粉时往往使用温水,起不到杀菌作用。事件所影响的奶粉厂商包括多美滋、雅培等业内巨头,因此造成了消费者恐慌。舆论视线再次聚焦原料安全性问题,涉事企业更被拖裹挟至风口浪尖,多美滋、雅培等涉及有菌批次的产品在中国各地下架,原料之伤波及之广、影响之大恐令恒天然始料未及。

    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人类健康,一直备受关注。婴幼儿奶粉作为宝宝的口粮,其品质的安全更是重中之重,牵动人心。奶源和原料作为生产环节的源头,承载着产品大厦的基础。外资品牌宣称使用新西兰等地的进口原料,某些国产品牌也把进口生产原料作为重要卖点大肆宣传。也许这迎合了国人对外资的盲从,由此顺应了市场选择的需求。殊不知,奶粉生产链条长,生产环节多,而对所有环节在生产企业控制之内才可以保证产品安全。新西兰等国外原料,在本国生产加工后,又经过较长时间的运输,过程较国内原料运载周期长的多,造成了中国企业使用端的可控制较差,原料质量的失之毫厘,造成了成品的谬以千里。

    较之于部分企业执着于进口原料带给产品的“光环”,部分国产品牌多年深耕产业链各环节的安全保障工作,保证各个环节的安全可控。在奶源上,除个别国产品牌宣称引用新西兰奶源和原料以外,大部分国产奶粉奶源和原料均来自于国内。奶源上,国产奶粉品牌深耕奶源建设。以伊利等企业奶源建设为例,是通过企业自建、合作建设、参股、资金设备扶持等多种途径发展优质奶源,开创了自建规模化牧场、奶联社、奶牛合作社、托牛所、扶持家庭牧场等多种养殖模式,并在全国推广。这就很好的保证了奶源的可控。在生产环节,部分国内奶粉厂商苦练内功,踏实精进。他们甚至敞开了大门,向世人展示从牛奶变成奶粉的全过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稳健的企业坚信可控的原料、严苛的生产以及先进的研发,能够让奶粉从奶源到原料,从生产到包装做到精益求精,向“零风险”无限接近。

    恒天然事件也许只是产业链问题的“冰山一角”,有专家甚至认为“此次检测出恒天然的涉事产品,不排除其他国家的奶粉中也可能含有肉毒杆菌。”过度的依赖进口原料非但不能提升产品品质安全,反而埋下隐患。婴幼儿产品行业需要不盲从、有态度的厂商,真正植根于产品生产环节的控制力度,保证产品安全,为中国宝宝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标签: 奶粉原料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