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工信部已上报国务院待批的《推动婴幼儿配方乳粉行业企业兼并重组工作方案》(简称“方案”),应该是本土奶粉巨头期待已久的好消息。该“方案”提出,力争五年后,婴幼儿配方乳粉行业企业总数整合到50家左右,前十家国内品牌企业行业集中度超过80%。
与该“方案”形成密切呼应的是,8月15日蒙牛对雅士利并购案的尘埃落定,截至8月13日下午4时,蒙牛已有效接纳31.967亿股雅士利股份,占雅士利已发行股本近90%。
应该说,在洋乳粉形象严重受挫之际,工信部及时上报推动婴幼儿乳粉行业兼并重组的方案,其时间节点的选择,是相当精准的。也必须承认,在我国当下乳粉企业分布较为分散的情况之下,通过兼并重组淘汰“小散差”,对整体提升我国乳粉质量是有益的。
但是,整合行业集中度,从来都是一个行业回归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更何况,在推动行业整合的过程中,如果行政力量介入过多,则不仅难收优化行业发展之初衷,更会导致市场优胜劣汰功能的弱化。
事实上,公众对国产乳粉信心的丧失,与我国乳粉行业的市场分散干系并不大。从2008年发生三聚氢氨事件至今,近乎每次乳粉安全事故的集中爆发,都使本土乳业巨头处于风口浪尖。再者,我国乳业市场早在2002-2003年间,就曾展开过大规模的兼并重组浪潮,兼并重组案高达82起,且相当部分为政府鼓励推动。可是此举并未给我国乳业行业的健康发展带来帮助,其后的乳品安全事故仍然持续集中爆发。
与市场集中度过低相比,我国乳品安全事故持续不断的根源,更在于质检标准偏低、以及监管功能的不彰。
质检标准方面,在三聚氢氨事件之后,拖延长达两年方才出台的“乳品新国标”,却被业内专家认定为“倒退了25年”。原奶细菌数的允许最大值标准不减反升,从此前的每毫升50万个增加到每毫升200万个,而蛋白质含量亦由原标准的每百克含2.95克,减少到每百克含2.8克。
再论监管功能的不彰。这一制度性弊端不仅与乳品行业相关,亦植根于我国整个食品行业监管之中。在2010年2月国务院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之后,我国食品安全执法环节的乱象,整体有所好转,但是,由多个部门牵扯所形成的“九龙治水”格局,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在当下乳品安全、食品安全监管框架中,工商部门仅管流通环节、质监部门仅管加工环节,而农业部门仅管生产源头、卫生部门仅管消费终端。在这种监管框架下,即使发生大规模的乳品安全事件、食品安全事故,相关监管部门也很容易相互推卸责任,对具体执法部门的问责机制依然无法落地。
国产奶粉企业想要重新崛起,除了以市场力量为主导的兼并重组之外,还需要提升质检标准。在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方面,要改变目前的执法乱象,落实问责机制。如此,才可能真正让民众对国产乳粉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