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记者调查中,这个暴利行业存在的问题开始逐一浮现。业内人士披露,为追求口感和上瘾度,许多厂家在加工时滥用添加剂,槟榔已成为“公开销售的毒品”。除此外,行业标准缺失,地方保护主义等诸多问题缠绕着槟榔产业链。
在世界卫生组织已确定槟榔为一级致癌物后,添加剂问题无疑让槟榔更加“毒闻缠身”。如何让槟榔产业健康、透明、有序发展,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疯狂的槟榔
槟榔已经彻底占领三湘大地。
在长沙街头,随处可见腮帮子鼓起的行人。在他们嘴里四下翻滚的,是散发着薄荷味儿的槟榔。
在湘潭的茶馆或麻将馆,老板每隔半个小时,就给客人“孝敬”一块槟榔。谈笑呼喝间,人们从包裹着槟榔的嘴巴中吐出囫囵不清的声音。
在常德,如果坐上了一辆出租车,或向行人问路,他们一回头,冲你说话时,大多数人都会露出口中的槟榔。
在湖南诸多城市,在街头上,很少能看见黏在地上的口香糖渣,取而代之的是一块块发黑的槟榔残渣,裹着灰尘,在人流密集的街头被人踢来踹去。
槟榔已成为生活必需品。湖南的杂货店内内陈列着“小龙王”、“胖哥”、“皇爷”等十余种槟榔品牌,而在街头巷尾,大量散装或者杂牌的槟榔卖得热火朝天。
湖南的男人们出外办事,随身会带着一两包槟榔,见面了递上一片,就像递烟一样自然。如果拒绝不接,“那就是看不起对方”。
有的妈妈会把槟榔掰成小块,放入刚会咀嚼食物孩子的口中,让孩子“练练牙”。在长沙小卖部的门口,常能看见一些孩子扑到大人的腿根,缠磨着要来一包槟榔,然后将比自己嘴巴还大的槟榔硬塞进去,嚼得龇牙咧嘴。
2006年,官方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湘潭市槟榔的最小咀嚼者仅1岁,最大年龄为81岁。大部分人每天至少吃一包槟榔(约17片)。
4年之后,湖南省槟榔行业协会发布的《湖南地区食用槟榔流行病学研究》数据显示,湖南的槟榔咀嚼率为38.42%,咀嚼者最小3岁,最大71岁,30岁至40岁的人群咀嚼率最高,达到50.36%。
时至今日,槟榔的热潮在湖南愈演愈烈,并向全国蔓延。淘宝公布2011年的统计数据,年度卖得最热的零食就是槟榔,人均购买达86件。淘宝数据分析,槟榔销量最好的省份是吉林、黑龙江和江苏。
经销商小林专攻北方市场,他的策略很简单:先让一些消费者免费试吃,慢慢上瘾,送过六七包后,“消费者就跑不了了,成了固定客”。
久吃成瘾是槟榔攻城略地的秘诀。而在上瘾背后,槟榔还隐藏着令人心惊的毒性。
神秘添加物
湖南湘潭人陈平,从事槟榔新工艺制造20多年,在多家大型槟榔企业担任过制造师。他透露了槟榔制作中的诸多“秘闻”。
陈平说,每家槟榔厂商都有自己的独道配方,配方直接关系着槟榔“上不上劲,醉不醉人”。
每个配方都属于厂家的核心机密,只有核心制造师和老板知道。也正因此,核心制造师“金袈裟加身”,月薪颇高,“大企业干过的大师,三五万都请不动”。
“为了让槟榔有更好口感或让人上瘾,有些厂子会用非法手段。”陈平说,一些老板因挖不来制造师,便“请土专家瞎整”。
“为了软化槟榔,他们加酶子剂、或泡打粉,这都是不科学、胡搞的办法。”陈平说:“一些添加剂原本无毒,但过量、随意的添加,就可能变成有毒。”
相对于大厂商,小作坊的做法更为夸张。陈平透露,为了让人吃了有瘾头,有些小作坊的老板会往槟榔里头添加麻黄。
资料显示,麻黄中含有麻黄素,麻黄素是制造冰毒的前体,长期使用可引起病态嗜好及耐受性。目前,麻黄已被纳入我国二类精神药物品进行管制。
“我们私底下说,槟榔是公开销售的毒品。”陈平说。
因身在行内,陈平吃了20多年槟榔,每天3包,雷打不动。
而今,他味觉退化,入口食物味同嚼蜡;牙床松动过敏,牙齿上外层牙釉已磨掉。即便如此,他仍难戒掉槟榔。他对槟榔的瘾和烟瘾几乎不相上下。
不过,相对于那些因嚼槟榔而被迫接受口腔手术的人们,陈平已属幸运。
他从小就教育儿子,坚决不能碰槟榔。
火爆的背后
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就认定槟榔为一级致癌物。此结论令医学界长期以来怀疑嚼食槟榔与致癌之间的因果关系,得到了确认。
如果再加上槟榔生产中的添加剂问题,槟榔可谓名副其实的“毒物”。那么,为何对健康有害的槟榔,却越卖越火?
答案之一是槟榔产业的暴利。
陈平说,只需一两百万的启动资金,便可开一家月产量上千公斤的槟榔厂。
“一斤槟榔原果成本价20元多元,可以做13包槟榔产品,出厂批发总价为40元左右,经销商卖出,可以卖到总价65元”,陈平说,成本与售价如此大的利润,在食品行业极为少见。
高利润同时催生了大量假货。记者接触到的假货销售商小高称,他们在作坊里加工槟榔,然后从外地定做假包装,伪造为大厂家的产品,“简直就是暴利。”
小秦一个月可销售上万包高仿品,流入湖南二三线城市。至于高仿品对人体是否有危害,小秦含糊其辞:“这个你不用管,他们只会找原厂家,找不到你。”
而在官方数字中,槟榔催生的产业利润更为惊人。
湖南省槟榔食品行业协会秘书长刘自伟透露:湖南槟榔目前年产值100亿,从业人员30万人。
每年有20万吨槟榔原果从海南运到湖南,加工后销往全国,“我们争取在2015年到2016年,让槟榔行业达到年产值150亿元”。
“政府非常支持槟榔产业。”刘自伟说,企业来湘潭建厂,可享受购地折扣,征收产品低税等多种优惠。
这种来自官方的保护同样体现在“槟榔是否有毒”的认定上。
2010年,湖南省药品检验所出具检验报告,称槟榔干果和食用槟榔各项指标未超标;2011年,湖南省疾控中心出具实验报告,称槟榔干果为无毒级。
但随着槟榔的毒性和副作用的研究在国际上日渐透明,湘潭市疾控中心曾发表文章承认:食用槟榔对口腔内膜细胞、免疫细胞、生殖功能均会造成伤害。槟榔中的槟榔碱可引发癌变外,也对孕妇的胎儿有不良影响。
面对国际上不断出现的研究报告,湖南官方机构辩解称,湖南的槟榔咀嚼习惯不同于其他地区,对果实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减少了致癌物质含量。虽然槟榔早已被认定为一级致癌物,但至今,湖南通用的结论,仍是“槟榔致癌尚无科学依据”。
用规范制约
“致癌致癌,说了十多年,影响了槟榔行业了吗?丝毫没有!”陈平说道。
在质疑声中,槟榔行业飞速发展,已成湖南部分城市的支柱产业。发展之余,业内人开始反思槟榔的危害。
刘自伟坦言,因槟榔是粗纤维,过多咀嚼会导致口腔粘膜下纤维化(OSF),病变后可导致口腔癌,“因此,嚼槟榔一定要适量”。
2010年前,湖南省槟榔食品行业协会曾向企业建议,在包装袋上印“过量咀嚼槟榔有害健康”的字样,提醒消费者。
部分企业照办,在包装袋的背面印上了一行并不起眼的小字,一些企业还标注了“儿童孕妇不宜”。
然而,刘自伟说,一些企业却认为如此会影响销量,至今不从。行业协会没有强制执行的能力,只能是建议。
缺乏规范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槟榔行业并无国家标准,地方标准也少,这会造成槟榔业生产标准不够完善”。中南大学法学院教授颜运秋认为,对此,有关方面不可能完全取缔槟榔产业,规范成为重中之重。
全国政协委员胡旭晟在去年全国“两会”上递交了《关于尽快规范槟榔行业的提案》,吁请相关部门尽快出台槟榔行业国家标准,并在槟榔包装上公布槟榔添加剂全部成分。
“对槟榔行业不能一棒子打死,涉及30万人就业的行业,我们需要看到这个行业未来的方向。”刘自伟说,1993年就曾制定过食用槟榔的地方标准,目前他们正和相关部门对标准进行更严格的修改。
刘自伟透露,新的地方标准中,将要求所有的槟榔包装上,都印上“过量咀嚼槟榔有害健康”的字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