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感染了叶锈病病菌的咖啡树叶。图片由巴西农业研究所提供
核心阅读
国际咖啡组织近日发布报告指出,受叶锈病影响,中美洲咖啡作物在2012—2013年度减产15%左右。随着中美洲地区整体经济增长放缓,该地区咖啡种植者将遭受咖啡作物减产及咖啡价格暴跌的双重打击,中美洲国家经济也将因此受到重创。由于中美洲地区咖啡作物在国际咖啡市场的份额逐渐下降,咖啡贸易商开始在巴西、中国、东非、越南等地寻求新的货源。但是专家指出,很长一段时间内,国际市场上优质咖啡的供应仍将受到影响。
就业遭受影响,经济损失达6亿美元
秘鲁官方媒体安第斯通讯社7月21日刊文指出,秘鲁农业部长冯·埃塞表示,受叶锈病影响,预计2013年秘鲁咖啡产量将同比下降30%。秘鲁并不是拉美地区唯一遭受叶锈病侵害的国家,大部分中美洲地区国家的咖啡作物也因叶锈病受到巨大打击,其中危地马拉受害作物面积比例约为70%,洪都拉斯为32.8%,尼加拉瓜为32%。
国际咖啡组织近日发布的报告也指出,受叶锈病影响,2012—2013年度中美洲咖啡作物减产15%左右。大多数咖啡贸易商认为,该型叶锈病将对2013—2014年度的咖啡作物产生更为明显的影响。
受影响的不仅仅是咖啡产量,由于该地区大部分就业由咖啡种植业拉动,咖啡从业者人数超过200万,因此,咖啡严重减产直接导致就业率直线下降。国际咖啡组织发布的数据显示,受叶锈病影响,已有44万人在2012—2013年度失去工作,这一数字预计将在2013—2014年度继续增加。
叶锈病通过将病菌寄生在咖啡树叶上,使得叶子干枯变黑。该病菌于1976年首次大规模暴发,这次是最为严重的一次。国际咖啡组织负责人席尔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是一个区域性的灾难”,是对中美洲地区国家经济的致命打击。据美洲开发银行公布的数据,这次叶锈病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6亿美元。
治理效果有限,病情向高海拔地区蔓延
巴西农业研究所咖啡研究专家拉艾何西奥接受采访时表示,该型叶锈病的暴发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首先,中美洲地区种植的咖啡品种十分容易受到该型病菌侵袭,且因种植面积较大,疾病的传播和蔓延更加迅速;其次,大量的该型叶锈病病原体有机会接触到这些咖啡种植园;再次,叶锈病在中美洲地区的大规模暴发与该地区的气候变化有关。近年来,该地区高温及降雨频繁,湿热的天气成为真菌繁殖的温床。这次暴发的叶锈病与以往相比也有不同,开始出现在海拔较高甚至从未出现过这类疾病的地区。
拉艾何西奥指出,尽管抗击叶锈病耗资巨大且十分耗时,但是只要中美洲地区国家正确借鉴巴西和哥伦比亚等国的经验,采取恰当措施,一定可以尽快解决这一问题。据他介绍,20世纪70年代,哥伦比亚咖啡业曾因叶锈病的打击而一蹶不振,后在国家支持下,全国咖啡协会投入14亿美元用以解决这一问题,最终研制出多种可以对抗叶锈病的咖啡品种,并对咖啡种植者传授相关的施肥及培育经验,基本解决了叶锈病问题。此外,拉艾何西奥还建议,中美洲国家可以根据咖啡种植园受感染程度的不同,喷洒特定的化学喷雾来防治叶锈病。
然而,因为中美洲各国政府财力有限,且大部分种植者为小型农户,自身缺乏足够财力,所以叶锈病的治理效果并不显著。大部分咖啡种植者只能将染病的咖啡作物连根拔起后重新种植,而新的咖啡作物在至少3年后才能产出咖啡豆。
市场份额生变,巴西咖啡出口获得良机
中美洲地区素以其高品质的阿拉比卡咖啡豆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墨西哥和中美洲地区供应的阿拉比卡咖啡豆约占世界总量的1/5。阿拉比卡咖啡豆也被星巴克等咖啡零售商用来制作浓缩咖啡和卡布奇诺等咖啡。
巴西农牧业联合会技术总监纳塔利娅·费尔南德斯在接受采访时指出,过去由于所占市场份额巨大,中美洲地区的咖啡豆价格即决定了市场价格。所以,即使叶锈病大规模暴发,咖啡豆市场的供应紧缩带动咖啡豆价格上升,也不会给该地区咖啡种植者带来太大损失。然而,这次情形有所不同,随着中美洲地区整体经济增长放缓,咖啡种植者将遭受咖啡作物减产及咖啡价格暴跌的双重打击。
随着中美洲地区咖啡作物在国际咖啡市场的份额下降,咖啡贸易商开始在巴西、中国、东非、越南等地寻求新的货源。其中,世界第一咖啡生产国巴西无疑占据了绝对优势,且其咖啡作物连续第二年获得大丰收。费尔南德斯认为,中美洲国家咖啡作物的歉收,无疑为巴西咖啡出口创造了良好的机会。鉴于此次中美洲地区国家受叶锈病的影响很大,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内,国际市场上优质咖啡的供应仍将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