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恒安集团宣布分拆零食业务上市计划,将其于2008年收购的亲亲食品进行分拆,单独上市。目前,亲亲已向港交所递交申请,欲在港交所主板上市。分析认为,恒安此举意在剥离业绩不理想板块,以更加专注于卫生用纸主业。同时,通过单独上市,寄望亲亲食品能获得更高的品牌和资本关注度。
恒安业绩显示,受到经济增长放缓影响,其零食业务(即亲亲食品)销售收入2015年同比下降17.4%至港币12.67亿元。尽管公司方面称,由于糖及棕榈油等主要原材料成本下降,食品板块有效抵消市场竞争激烈的负面影响,但业内分析认为,亲亲食品业绩的持续下滑,恐仍会使拆分上市后的估值与关注度大打折扣。
独立上市或因业绩“双输”
2008年,亲亲食品被上市公司恒安集团收购。彼时市场分析认为,在国外食品巨头的不断冲击下,亲亲遭遇多方压力,品牌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境地。与恒安集团的战略合作,曾被认为有助于亲亲业绩和品牌影响力的提升。
收购初期,恒安相关负责人曾表示,新管理层接管亲亲后的任务是改善内部管理,降低生产成本并整合生产线。然而,收购后的亲亲食品业绩并不乐观。2015年,恒安集团零食业务销售收入下降约17.4%至12.67亿港元;其营收在集团中的占比从2014年的6.4%下降至去年的5.2%;其经营利润也从2014年的1.05亿港元下滑到了0.66亿港元。
资料显示,亲亲的业务板块分为果冻、膨化、调味、烘焙、糖果五大部分。其中,果冻收入约占公司总收入六成,是公司之初产业,但近年来其销售数据也在逐年递减。2013年-2015年,亲亲果冻收入分别为8.06亿元、7.29亿元和6.13亿元。此外,占到收入两成的膨化食品收入也在2015年出现了15%的下滑。
对于亲亲业绩下滑原因,中国食品商务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认为,亲亲业绩差有多方面的原因,如行业地位靠后、体量较小,主打产品过于单一,销售网络不够广泛,营销模式和人员素质亟待提高等,“这些问题都决定了亲亲食品发展的局限性”。
在此背景下,恒安集团在收购8年后宣布将亲亲分拆上市,并表示,拆分后有利于恒安及亲亲各自处于更有利位置,以发展各自业务。
拆分后市场前景难料
根据恒安集团发布的公告,亲亲上市后将彻底从母公司恒安分离出来,恒安将不再经营食品业务,而专注于个人卫生用品的生产和销售,但恒安将继续持有亲亲食品的股份。
朱丹蓬对新京报记者表示,2008年恒安收购亲亲食品,为双方带来了“双输局面”。收购之初,亲亲资金和运营出现了很大问题,迫切需要恒安这样的大公司帮扶。然而收购后,双方在产业融合与协调方面并未达到预期,亲亲经营反而更差。“恒安担心亲亲会拖累其整体营收和利润,分拆是个必然结果。”
朱丹蓬表示,分拆后对恒安集团来说可以甩掉营收和利润的拖累,但对亲亲来说会更加雪上加霜。亲亲以果冻业为主体,近年增长缓慢,在独立难支的情况下,亲亲下一步应更多思考如何突破原有经营理念。
针对亲亲独立上市后公司策略转变等问题,恒安集团董秘办回复新京报记者称,公司暂不对此事作回应,此后有进一步进展将公开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