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人员将保温杯编号,检测保温杯内加入酸性物质是否会迁移重金属。
实验人员将保温杯内配比好的醋酸溶液倒入定量瓶。
不同保温杯泡出的茶水颜色呈现出不同的深浅度。
●实验地点:北京一所大学化学实验室 ●实验样品:8款不同品牌保温杯
最近天气忽冷忽热,外出时随身携带一个保温杯成为很多人的选择,除了装水之外,还有人会装些果汁、碳酸饮料、茶水,甚至中药。然而,近日江苏省质监局发布对不锈钢保温杯的质量调查结果,145批次样品中,37%的产品存在重金属迁移安全风险。负责检验的工程师介绍,产品所隐含的安全风险集中表现在装酸性食品容易导致铬、镍、锰等重金属元素迁移。
北京市场情况如何?新京报记者购买8款不同品牌保温杯检测,加入酸性溶液后,8种保温杯内全部析出重金属,且溶液中全部锰超标,超标6倍至34倍。专家表示,酸性溶液会加快不锈钢中金属离子析出,可能影响人体内化学反应,但正确使用不锈钢保温杯时,重金属的迁移会以非常缓慢的速度进行,通常不影响健康。
此外,有传言称,可根据保温杯泡茶后茶水的颜色深浅判断茶叶中的茶多酚含量。专家表示,茶水颜色主要与氧化程度有关,颜色不是判断茶多酚含量的有效方式。
■ 实验
实验1 杯装“果汁”锰元素最高超标34倍
实验过程:配置同等量PH值约为4的醋酸溶液代替果汁类饮料(果汁的PH值通常在3.3-3.8之间),依次加入不同保温杯内。静置约半小时后,用等离子发射光谱仪测试保温杯内溶液的重金属含量。
实验结果:见下表
实验分析:根据2006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在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内,锰元素的限量为0.1mg/L,即0.1ppm。根据实验结果,8种溶液全部超标,最高量为3.4ppm,超标34倍。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介绍,锰虽然是人体必需的重要微量元素,但过犹不及,也会引起机体中毒。慢性锰中毒是进行性不可逆的病变,可能会引起神经行为功能障碍等症状。
实验2 茶水颜色深浅因氧化程度不一
实验过程:将等量茶叶分别加入保温杯及一玻璃烧杯内,并倒入160ml热水,充分浸泡。静置约半小时,将8个保温杯内茶水倒入烧杯,观察茶水颜色深浅。
实验结果:与玻璃杯内茶水颜色相比,1、2号样品颜色较浅,其他样本茶水颜色无明显差异。
实验分析:针对可根据保温杯泡茶后茶水颜色判断茶多酚含量的传言,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丁雪佳表示,茶多酚在高温下相对容易被氧化成颜色更深的茶褐素,茶水颜色可能变深。
丁雪佳认为,不同品牌的保温杯,尺寸、材质都各不相同,保温性能也有所不同,导致茶叶被氧化的程度不一。而茶水颜色主要与氧化程度有关,因此深浅不一。
云南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屈庆认为,颜色不是判断茶多酚含量的有效方式,高温增加茶多酚氧化反应速度的同时,也会降低水中氧的含量,减慢氧化反应。
■ 提醒
溶液中的重金属来自哪里?
云南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屈庆分析,保温杯的不锈钢中可能添加锰元素。
他介绍,根据需要,不锈钢会加入不同的金属元素。比如,锰元素可以增加不锈钢的抗腐蚀能力;加入铬、钼则可以使不锈钢表面易钝化,形成氧化膜。但他表示,仅靠醋酸无法溶解不锈钢中的锰离子,可能是不锈钢中的锰元素与醋酸根形成络合离子进入溶液。
加酸性物质重金属就超标?
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丁雪佳介绍,正确使用不锈钢保温杯时,重金属的迁移以非常缓慢的速度进行,通常不会影响人体健康。但如果盛放酸度较大的食品时,迁移速度就会加快,极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迁移出较多的重金属。
屈庆认为,金属的含量与放置时间、溶液浓度等因素相关,在日常生活中,果汁、碳酸饮料等酸性溶液能够使不锈钢中金属离子析出,不能判断是否达到限额,但会加快不锈钢保温杯析出重金属的时间。
使用保温杯有何讲究?
除果汁、碳酸饮料外,用保温杯还有哪些讲究?丁雪佳表示,煎好的中药、溶解大量药剂的酸性物质,也易与保温杯内壁的铬、镊等元素发生化学反应,使其溶解到药液中。
用保温杯泡茶是否会导致茶多酚减少?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介绍,茶多酚主要起到抗氧化作用,适宜“三高”人群,但对锌、铁摄入有一定影响。她认为,购买合格的保温杯产品,对健康的风险不大,更多需考虑不同茶叶需要的水温及冲泡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