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余名国际食品界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和孙宝国等国内相关权威人士,以及400余名来自政府、企业界的高层代表,从新视角、新高度深入交流,探讨如何以建设强大的中国食品安全产业链为目标,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与会国际食品界专家在分享食品安全管理成功经验的同时,也坦诚地对我国食品安全未来工作的重点与方向提出建议:中国食品安全水平较之以往有了很大提升,但随着产业链建设的强化,各种隐性矛盾将更多地浮出水面,需一一面对并化解。
大会主办方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则指出,食品安全,加上日益提升的环保问题,目前依然是决定食品企业竞争力及生死存亡的两大命门。对中国食品工业的转型与价值提升而言,2015年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它将展现未来5~10年的发展走向。
食品安全
全球性公共健康问题
中国并不是唯一一个面临重大食品安全问题的国家,欧洲食品安全局前主席、爱尔兰都柏林大学公共卫生学教授、IUFOST国际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共同主席PatrickWall表示,食品安全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欧盟也面临着同样的食品安全问题”。
PatrickWall指出,在欧盟国家中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食品供应安全;二是监管体系对食品链的保护能力;三是食品产业对生产食品做出的承诺。欧盟食品安全史上发生的两个重大事件——英国的疯牛病和比利时二口恶英食品污染事件,都将食品安全问题推向风口浪尖,并触发了欧盟对食品立法的改革。
“当今社会,现代的通联手段让全球成为一体,一旦出现问题,事件会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传播。因此,各国之间需要展开合作,将相关经验进行分享,并坦诚相待,这一点十分重要。”PatrickWall说。
“食品安全处在一个全球相互依存的环境中,任何国家都不能单凭一己之力进行治理。在过去,食品出现问题时我们能很容易检测出来,而且不论是纠正食品安全违法行为,还是将食品安全问题对公众进行通告,通常是由地方当局进行处理。然而,食品供应的快速全球化使得食品安全问题的性质和规模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食品供应全球化,意味着我们餐桌上的食品可能来自全球的任何角落,因此食品安全问题也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健康问题。”国际食品微生物标准委员会主席MartinCole博士这样表示的同时,还赞扬了中国食品安全中微生物标准的建设——“在过去几年有了重要进展,整体水平在提升”。
四大挑战
原料污染首当其冲
2014~2015年我国食品安全面临的挑战是什么?来自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的分析表明:
一是食品安全风险前移,原料污染成第一大风险,涉农企业成高危群体,但短期内难以有效化解。据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跟踪调查,自2012年以来,对中国食品安全的关注点,已开始从中间部分向前端发力,涉农企业成新一轮被舆论关注的“高危群体”。
二是食品造假已成为食品工业的毒瘤。从2014年的抽检结果看,在酒、蜂蜜中违规添加甜蜜素,以工业胶代替食用胶情况均有发生,在台湾以饲料用油代替食品用油的问题关键是原料掺假。近两年,以恶意添加为主致人死亡的恶性安全事故已大幅降低,以劣代良,以假乱真的食品造假的诸多安全事件不断出现。
三是随着中国食品原料进口增幅快速上升,供应链原料来源复杂化,管理难度加大。
四是风险交流与公众科普的力度依然薄弱,“重拾信任”需要强有力的公众科普,及良好的媒体环境。
以转基因为例,美国科学促进会前主席NinaFedoroff教授讲述了公众科普的重要作用。她指出,尽管科学界对转基因技术改良后的农作物的安全达成了广泛的共识,而且转基因农作物也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快速应用,2014年全球已有28个国家中的180万农民在4.88亿英亩的农田上种植经过现代分子技术进行转基因处理的农作物,但关于转基因食品和饲料安全性的争论却仍在继续,说明有关转基因方面的公众科普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风险交流
利益相关者间的互动
风险交流,是利益相关者之间对风险相关信息和意见进行交换的一个互动过程,也是对食品安全进行风险分析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
日本京都大学新山阳子教授指出:“目前我们尚没有建立一个有效的互动风险交流模式。在实践中,风险交流总是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且并不一定都能够成功实行。此外,人们会在心理上主观地对健康造成影响的因素的风险进行评估,但由于人们能够接收到的信息有限,他们对风险评估的知识也十分局限。我们需要了解公共风险认知的特点,了解公众对会对健康造成影响的因素的认识和疑问,并针对公众的认识水平提供风险交流的机会。”
与会中外专家一致认为,尽管中国食品安全的整体水平有所上升,但基础仍需夯实,其中风险交流既是中国食品安全的短板,也是全球食品安全的难题。
何以说风险交流是中国食品安全的短板?陈君石举例说,比如有些新媒体不是在“准确、科学地质疑”,而是利用所谓的食品安全事件进行不理性的炒作,以致严重误导消费者,让政府受到很大压力。他指出,正确引导舆情,开展科普宣教,是政府目前必须面对的问题。
风险管理
需提升到“预防”层次
“大企业应对中国食品安全担负起责任!”孟素荷认为,首先要看到的是概率风险。大企业产品线宽,供应链长,同样面临庞大基数下的概率问题,比中小企业风险大、责任重,影响面广。
其次,要考虑产业链各方的利益平衡。大企业是市场最大的受益者,一定要考虑和顾及产业链上下游的利益平衡与和谐。关键要寻找理念相同的供应商做放心的战略合作伙伴,要合理利润而不是最高利润。
第三,要强化培训,有效提高员工对食品安全的执行力。
此次大会“开放性、高端性、前瞻性”的特点,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知名食品企业的参与。作为构建食品安全产业链的责任主体,企业家们也表达了对食品安全管控的看法。
全球每天增加十几万人口,为了满足生产更营养、更安全、更方便食品的不断增长的需求,全球食品行业正面临着很大的压力。杜邦营养与健康事业部大中国区总裁李永敬表示,在食品安全和保护方面,通过研究延长保鲜期、抑制有害菌生长和减少致病菌风险的技术,可以帮助客户减少浪费,达到改善食品安全状况的目的。
李锦记酱料集团主席李惠中认为,企业不能以独善其身为最终的目标,还需要配合政府和监管部门的政策引导和监督管理,形成企业上下游之间一种良性循环的“诚信圈”,互为制约以保障每一条食品产业链上的零缺陷。“构建食品产业链,还要从诚信体系建设这一基础性工程抓起。需要拟定一个中长期的推进计划,重点推动行业龙头企业、规模以上企业建立诚信管理体系,作为行业示范企业进行推广。”
来自世界各地的食品与原物料,需冗长且复杂的产业链支撑。其伴随的环境污染、危害物威胁必须得以有效控制,但仅靠检验无法全面维护食品安全。对此,康师傅中央研究所所长陈应让建议:企业需将食品安全风险的管理方式提升至“预防”层次,建立“任性”的风险管理制度,以透明的生产过程与完整的追溯体系,承担起企业对消费大众的食品安全第一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