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冰饮产品质量安全系列报道之三
大爷紧急刹住了自行车,从车后座的保温箱里拿出来两瓶没有瓶签、不知牌子的矿泉水递给游客,当游客质疑矿泉水为何如此包装时,大爷回答“只是标签掉了而已,矿泉水是没有问题的。”还从箱子里又拿出来一样的水给游客看……
这是日前发生在北京后海景区的一幕。类似这样的场景,在全国各地的旅游景点随处可见。在夏季拥挤的旅游区里,装在泡沫保温箱里的冰棍、雪糕、矿泉水等倍受欢迎,销售异常火爆。
常见的保温箱如何保证冰饮产品存储效果?冰饮产品长期“冰凉”的背后藏着怎么样的秘密,笔者进行了相关调查。
冰饮产品“烦恼”多
今年夏季,一款名为“东北大板”的雪糕迅速蹿红,受到众多消费者的青睐。无独有偶,在北京的冰饮市场,老北京冰棍儿的回归,也引起了消费者的热捧。整个冰饮产品市场飘荡着一股浓浓的怀旧情怀。
然而笔者走访市场发现,这种主打怀旧情怀的产品也暗藏众多风险:“东北大板”在外包装上几乎“全裸”,且有些产品外包装直接破裂,质量好坏难以保证。更令人忧心的是,类似“东北大板”这样的雪糕产品主要以散装零售为主,不在超市商场销售,因此在生产和流通方面的监管难度更大,产品质量安全更难保障。
“购买此类雪糕产品时尤其应注意包装问题,如果包装材料本身或者油墨有问题,都会直接将有害物质迁移到食品中。”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风险监测与预警部主任杨大进告诉笔者,一般而言,大型厂家直接接触冰棍的包装材料都经过包装材料迁移实验,能证明对人无害,但小企业的产品很少有相应的检验,安全与否无法保证。杨大进建议,消费者应尽量购买大企业、知名品牌,且有独立包装、产品标识规范的产品,其次要购买包装材料使用油墨较少的产品。
除包装外,雪糕冰棍儿的添加剂问题,一直是备受人们关注的焦点。笔者随意查看了一款某品牌雪糕,细数其配料表,发现其外包装上标有着色剂、护色剂、食用香料、乳化剂和增稠剂等为数众多的添加剂。
“通常情况下,雪糕、冰棍中会使用多种食品添加剂,例如甜味剂、防腐剂、着色剂和香精等,但是只要按照国家标准允许的剂量添加,就不会存在安全问题。”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朱毅透露,我国对于冷饮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执行国家强制性标准《GB2759.1-2003冷冻饮品卫生标准》,该标准规定了冷冻饮品的指标要求、食品添加剂、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要求、包装、标识、贮存及运输要求和检验方法。朱毅表示,消费者在购买雪糕等冷饮时除了关注品牌及口味外,也要注意观察其添加剂是否过多,要尽量选择添加剂较少的产品。
保质与否需注意
调查中笔者发现,很多消费者并不知道雪糕和冰棍等消暑冰饮产品也有保质期,有消费者甚至认为“冷冻的东西不存在过期情况”。而据杨大进介绍,通常雪糕、冰棍都有保质期,产品标签上一般都会有明示。
“冷饮都是低温冷藏保存,所以从理论上讲过期后食用问题不大。”杨大进强调,若含奶量高的产品出现口感异常等情况,就说明已经变质,不能再食用了。因此消费者在挑选冷饮产品时,一定要注意冷饮的生产日期及保质期,尽量挑选在保质期内的产品。
而对于雪糕冰棍儿等消暑产品,保持良好的冰凉效果尤为重要。在商场和超市里,一般都会有专门的冰柜来存储,而在一些旅游景点和路边摊,泡沫保温箱则成为摊贩们的首选工具。
“泡沫保温箱通常只能短时间保持产品不发生融化和变形,长时间使用很难保证效果。”杨大进表示,通常而言,细菌在低温环境下繁殖速度较慢,但如果泡沫保温箱盛放过其他对健康有害的物质,或者长期不清洗就有可能形成交叉污染的情况,消费者在对这些保温箱的卫生条件并不清楚的情况下,尽量不要购买泡沫保温箱中保存的产品。
专家表示,如果购买的雪糕等出现形状异常,极有可能说明其在储存过程中出现过冰箱停机而造成融化后再冷冻,储存温度发生过较大幅度的变化,携带细菌类物质的可能性较大,建议不要购买食用。
笔者查询相关标准数据得知,对于泡沫保温箱类的产品,目前并无相关标准对其进行规范,在监管上基本处于“真空”状态,因此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尤其要关注雪糕冰棍儿等的保质期,掌握相应的保质方法。此外,还需注意的是,虽然冷饮可以消暑,但不宜过多食用。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张颖医生提醒,不同体质的人对冷饮的承受能力不同,畏寒体质的人群不宜过多食用冷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