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预计,根据目前的换证及审查进度来看,此前127家持证的婴幼儿奶粉生产企业中,超过三分之一的企业将会因为没有新证而停产,这些停产企业退出婴幼儿奶粉市场的概率较大,国内婴幼儿奶粉市场环境也会出现一定净化,但国产奶粉和洋奶粉之间的竞争将依旧激烈。
换证淘汰力度或超预期
“此前我们预计将会有三分之一的生产企业在此次换证过程中被淘汰,现在看来或许会超出我们的预期,出局的企业或接近半数。”乳业专家宋亮表示。
国家食药监总局2013年12月25日出台《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13版)》,严格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许可条件。曾被称为“史上最严”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准入制度。而按照食药监总局此前给出的时间表,5月31日之前将完成换证审查工作。不能按时提出审查申请的企业,以及未通过换证审查和再审核取得生产许可的企业,经省级局批准,可给予两年的停产整改时间,保留原生产许可证编号。
根据此前食药监总局的通报,截至5月5日晚,已经开展现场审查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为81家,已经发放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证的企业有45家。未通过审核的企业有5家,已经申请延期和未提出申请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为28家。
飞鹤乳业董事长冷友斌5月27日表示,审查包括产品配方、生产工艺、产品追溯、奶源管理等诸多方面,较以往严格不少。目前飞鹤下属六大生产工厂全部通过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审查,已经开始“持证上岗”。而为通过此次审核,飞鹤大约投入了上亿元的改造资金,包括进行GMP认证、增加设备等。
而此前,伊利、贝因美[0.00%资金研报]等国产奶粉龙头以及惠氏、多美滋等在国内有厂的外资龙头均表示已经拿到生产许可证。乳企为获新证均投入了不等的改造资金。
也有业内人士指出,由于审核较严加上投入较多,5月31日前未能过关的企业或许超出此前预计的数量,以原本不太规范的小型乳企居多。即使给出两年的停产整改时间,但对于部分小企业而言,已基本不会再进入婴幼儿奶粉市场,要么转产要么卖掉。
有消息人士透露,以乳业大省黑龙江为例,根据最新信息,黑龙江省原有42家婴儿粉生产企业,截至5月末获证企业25家。约6成企业获得生产许可证。
分析师认为,这不仅从全行业角度更加有利于对生产质量与食物安全的管控,同时也为大品牌带来了机遇。具备品牌与渠道资源的大品牌有望随渠道下沉继续提升市场份额,高端产品放量的同时,中低端也快速增长。同时,奶粉行业的重组兼并进程也有望加速。
飞鹤乳业董事长冷友斌也称,获得新版生产许可证之后,将以新政为契机,加紧加速资源整合,提高集中度。此前,飞鹤乳业已经并购了两家乳企。
进口注册良莠不齐
在国内婴幼儿奶粉生产企业进行换证的同时,对于进口奶粉的认证也提前1个月结束。自5月1日起,国家质检总局全面实施对进口乳品境外生产企业的注册管理,未经注册的境外食品生产企业生产的乳品不得进口。
根据中国认监委网站最新显示,目前已有16个国家的46家婴幼儿乳品企业获得注册,其中包括42家婴幼儿乳粉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获得进口通行证的洋奶粉品牌中,既有像惠氏启赋、美赞臣、雅培、雀巢等在国内名气较大的洋奶粉,也有部分以OEM著称的洋奶粉代工厂。良莠不齐的局面使得业内专家担忧:进口奶粉在进入流程等门槛有所提高,但对大量杂牌进口奶粉清理效果差,大批技术、工艺水平较差的进口品牌并未从根本上被清理出去,而且通过注册,这些企业披上了纯进口的合理外衣。
宋亮表示,代工洋品牌可能会加剧市场竞争程度,但伴随着消费者对进口奶粉的认识逐渐理性,这些小规模、没有技术和品牌底蕴的代工洋品牌也同样将面临着巨大的市场考验。
此外,宋亮还指出,目前国产品牌和进口品牌已经进入了胶着状态,但伴随着行业环境的改变,国产奶粉信心也在逐渐恢复,未来国产奶粉与进口奶粉的界限将会逐渐模糊。“国产奶粉的优势在三四线城市,这恰恰是单独二胎政策放开之后未来销售增长最快的地区。”
数据显示,目前国产奶粉和进口奶粉在销售额上几乎平分天下,但过去一段时间,国产主流品牌奶粉销售额有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