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加工贴牌分装留下灰色空间
上海市奶业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曹明是介绍,过去进口奶粉种种乱象的源头在于代加工、贴牌、分装等留下的灰色空间。“比如,过去新西兰奶粉在当地品牌才20多个,进口到国内销售却达200多个。其中很多都是国内的商家甚至个人在海外注册一个牌子,然后把配方送到外面加工再拿回来卖,质量很难保证。”
乱象频生,业内期盼“重典”出台。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洋奶粉新规自4月起陆续实施。按照国家质检总局规定,4月1日起,进口婴幼儿配方奶粉的中文标签必须在入境前直接印制在最小包装上,不得在境内加贴;5月1日起,未经注册的境外生产企业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不允许进口;进口婴幼儿配方乳粉报检日期到保质期截止日不足3个月的,不予进口;另外,严禁进口大包装婴幼儿配方乳粉到境内分装。
41家获批
“世界队”如何拿到中国“绿卡”
4月30日晚,国家认监委公布了首批41家婴幼儿配方乳品境外生产企业注册名单。这41家具有向中国出口婴幼儿配方乳品资质的奶粉企业,分布于澳大利亚、波兰、荷兰、新加坡、新西兰、英国等十多个国家。洋奶粉“世界队”经过哪些审查才拿到中国市场的“绿卡”?
澳优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在荷兰收购的乳品生产工厂,位于首批41家注册企业名单之列。该公司行政总裁陈远荣说,我国评审组不仅对企业、工厂车间等进行详细审查,在审查生乳供应的农场时,还对农场水质、土壤、动物草料及动物疫病等因素严格考评。“奶粉的源头在于生乳奶源。生乳的质量需要从水质、草料、土壤等方面加以保证。”
据了解,考评后,专家组对荷兰企业提出两点观察项,对方在15天内即完成了整改。其后,湖南评审专家组在报告中向国家认监委推荐考察工厂申报我国境外乳制品生产企业注册资质,评审结果获国家认监委采信。
新规上马
大考能否守住宝宝“舌尖安全”
包括境外企业注册评审机制在内,多项“史上最严”的进口奶粉新规陆续上马,将从哪些方面守护宝宝“舌尖上的安全”?
“严禁在境内贴标,避免质量低劣的产品加贴中文标签鱼目混珠,误导消费者。严禁分装的相关规定,针对的就是像美素丽儿事件这类问题,"大包粉进来,小作坊分装"的情况将被遏制。”曹明是说。
陈远荣认为,新规实施后,参与竞争的企业、品牌和产品种类将大幅减少,市场会逐渐形成规模化,大品牌价格趋于稳定甚至可能降低,“进口奶粉暴利时代将会终结。”
陈远荣建议,在规范企业注册资质并公布企业名单的同时,还应尽快规范、公布具有注册资质的品牌名单。
“下一步最核心的问题是如何"严管",不能让消费者来打假和辨伪,这是职能部门的责任。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违法成本,一旦发现问题,必须严惩,让生产企业在奶粉问题上不敢含糊,更不敢造假。”曹明是说,保障现有政策落到实处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