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团标准”推进“深圳标准”、食品检测会向“香港标准”看齐、电梯也设置“黑匣子”……一个个创新举措让人耳目一新。今年是深圳的全面深化改革年,记者昨天从市场监管局了解到,该局拟推出多项创新举措深化改革,一系列举措将不断释放改革红利。
昨天下午,市市场监管局局长徐友军接受记者采访时,围绕打造“深圳标准”、食品安全监管、电梯安全监管以及商事制度改革四个方面,畅谈该局今年为深化改革,拟将推出的诸多举措,一些举措是原有项目的升华,一些则是该局以改革创新的思路,推陈出新的新举措。
谈“深圳标准”
以“社团标准”
推进“深圳标准”
“行动计划”拟二季度发布
记者:打造“深圳标准”是市场监管局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那么在打造“深圳标准”方面,今年都会有哪些具体的措施?
徐友军:我们主要想做这几件事。一是以企业和行业协会为主,大力推进社团标准的创立,建立“社团标准”,尤其是在新兴企业和传统优势企业,推动企业先通过“标准联盟”建立一个“联盟标准”,吸引深圳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加入,进而推动它成为“国家标准”,甚至成为“国际标准”。
在转表政府职能方面,我们也想引入“标准”的概念,把一些审批取消,用一些“标准”来代替,企业按照“标准”来履行自己的责任,政府则做好监管。也就是说,政府除了审批之外,很多社会管理事务通过标准化来转变成标准的管理。
另外,在涉及安全方面,要提高标准的层次,这样可以作为深圳的一个“推荐标准”,比如在装修等方面,可多采用一些欧盟的标准,用一种更高的标准,打出深圳的品牌。
记者:打造出“深圳标准”后,有没有什么举措让大家清晰明了地认识这种标准?
徐友军:我们考虑引入第三方认证的概念,标准一旦认证后就有一个“标识”,这样消费者一看到“深圳标准”的标识就很放心,认为会比同类产品档次高,虽然价格也会高,但这样会打出深圳标准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记者:打造“深圳标准”有没有具体的时间表?
徐友军:我们正在草拟“深圳标准”的行动计划,打算出台《打造“深圳标准”行动计划》,行动计划为期3~5年,明确打造“深圳标准”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主要工作、保障措施、工作要求等。行动计划拟于今年一季度完成调研、起草和征求意见相关工作,二季度由市政府正式批准发布。
谈食品安全
食品监管引入“外脑”
大屏幕公布农批市场检测结果
记者:食品安全这些年越来越受到市民的关注,深圳在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方面今年会有哪些举措?
徐友军: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我们会引入“外脑”,学习借鉴香港先进经验,按照香港对食品检测的标准来检测我们的食品。香港是什么标准呢?香港现在是每1000人检9批次,我们要达到香港标准,我们一年要检测13.5万批次,这样就跟香港持平。
记者:按照香港标准检测后,会带来什么好的效果?
徐友军:按照香港标准检测后,好处是一旦发现有超标的,我们就销毁,然后就给供货方一个倒逼机制,因为深圳检测标准高、检测严,所以市场自然会将好的、符合标准的食品进入到深圳,从而实现良性循环。
记者:接下来具体做法有哪些?
徐友军:具体做法是抓深圳食品安全的源头,就是深圳的21几个农批市场,我们打算在21个农批市场派遣检测分中心、检测人员和执法人员,通过这种方式,倒逼供货方将好的产品运送到深圳。我们还会考虑搞一个大屏幕,把21个农批市场检测的结果实时地向全社会公开,我们检测了哪些品种?哪些是合格的?哪些是超标的?给大家一个明确的指示。
谈电梯安全
电梯设置“黑匣子”
全市老旧电梯安全评估将启动
记者:电梯安全大家也很关心,市场监管局在这方面的监管也哪些创新举措?
徐友军:电梯方面监管我们有一些改革创新的思路,不仅是思路,很多已经通过人大的立法,目前《深圳市电梯安全监管方式改革实施方案》、《深圳经济特区特种设备安全条例》已先后出台并取得成效。
记者:能否举一些例子说明?
徐友军:比如我们明确“电梯使用单位应承担安全保障第一和应急处置首负责任”,既突出使用管理者的企业安全主体地位,又明确首负责任方仅限于垫付救治、安置伤亡人员的相关费用、尽可能兼顾使用管理者的权益。
我们还以特区立法的方式,创新三项制度:一是建立“一承诺八明示”制度,创新电梯“三合一”标识;二是推出约定故障率指标的“全包式”维保模式;三是建立以“累积记分”为标准的分类分级监管制度。
另外,我们还建立电梯事故责任险制度,解决事故相关各方相互推诿责任的现象。我们还在电梯安装应急呼救系统、安全运行监控系统(“黑匣子”),以便对电梯事故进行及时追踪。
记者:在保障电梯安全方面接下来还会有哪些方法?
徐友军:今后我们会积极探索和推动特种设备安全检验体制改革,更好地发挥政府、市场、社会三者的作用,包括编制老旧电梯安全评估标准及办法,启动全市老旧电梯安全评估;在100所中小学幼儿园开展电梯安全教育;成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委员会,筹建特种设备事故技术调查中心,搭建96333电梯应急救援平台等。
谈商事制度
新设立市场主体逾40万户
推进个体工商户“一小时办照”
记者:深圳的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已实施一年,目前实施情况如何?
徐友军:深圳的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从去年3月1日开始实施,属全国首次,截至今年2月19日,新设立的市场主体400125户,同比增长152%。每千人拥有的市场主体是89户,民间创业活力迸发带动就业和纳税。
记者:今年这一制度还有哪些创新目标?
徐友军:接下来我们会在几个方面升华商事制度改革,一是完善信用信息平台,去年我们已经在许可登记方面共享了,今年上半年会实现监管信息的共享;二是制定出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认缴制、外商投资企业登记改革、会计师事务所登记改革、“三证合一”改革等实施方案;另外我们还会全面推进企业营业执照“一小时办理”,分步推进个体工商户“一小时办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