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出台
农业部与卫生部2013年1月6日联合发布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作为我国监管食品中农药残留的唯一强制性国家标准,新标准制定了322种农药在10大类农产品和食品中的2293个残留限量,基本涵盖了我国居民日常消费的主要农产品。
新发布的《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将于2013年3月1日起实施,此前涉及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的6项国家标准和10项农业行业标准将同时废止。
卫生部发布《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
2013年1月29日,卫生部发布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12),该标准将于2013年6月1日正式施行。目前,已公布的302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覆盖了各类食品中涉及健康危害的数千项指标。此次《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出台后,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中的食品安全基础标准清理整合工作基本完成。
《酒类行业流通服务规范》标准颁布
针对酒类行业酒精门事件,塑化剂事件,少数企业采用酒精、香精加水勾兑冒充粮食蒸馏酒事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2013年21号公告颁布了《酒类行业流通服务规范》,于2013年11月1日在全国实施。
《进出口乳品检验检疫监管办法》5月1日实施
国家质检总局官网发布公告称,《进出口乳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自5月1日起实施,进口乳品标签上标注获得国外奖项、荣誉、认证标志等内容,应提供经外交途径确认的有关证明文件,这意味着今后那部分“吹水”的洋奶粉将不能再信口开河。
首部《固体饮料》国家标准发布
由中国饮料工业协会技术工作委员会组织起草的GB/T29602-2013《固体饮料》于7月19日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将于2014年2月1日正式实施。
作为我国首部《固体饮料》综合产品标准,标准中的分类、定义、技术指标等对固体饮料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国家粮食局拟出台大豆油等三项新国标
2013年10月14日,据国家粮食局消息,《大豆油》、《花生油》、《葵花籽油》等3项国家标准经过研究、验证,已完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新国标的共同点是放宽了酸值容许范围,成品油质量等级从四级改为三级。据编制说明解释,这是为了符合我国“十二五”期间植物油产业节能减排和油料资源的充分利用要求。
卫生部拟撤销38种食品添加剂 17种为着色剂
2013年4月,卫生部在其官方网站发布,拟撤销38种食品添加剂,而像茶黄色素、茶绿色素、黑加仑红等不少着色剂也位列其中。在我国卫生部网站上公布的拟撤销的38种食品添加剂中,有17种为着色剂。而着色剂包括合成色素和天然色素两类,目前市场上鲜艳的食品都是着色剂所致。
中国将推进食品安全责任强制保险制度
为进一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国发[2012]20号),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13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国办发[2013]25号)要求,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2013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
《工作安排》要求,推进食品安全责任强制保险制度试点,开展食品生产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试点。
卫计委发布75项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国家卫生计生委12月6日发布《食品添加剂标识通则》《食品用香料通则》等75项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国家卫生计生委有关负责人介绍,《食品添加剂标识通则》(GB29924-2013)对食品添加剂的标签、说明书和包装等内容进行了规范。《食品用香料通则》(GB29938-2013)是食品用香料通用的质量规格与安全要求标准,共对1600多种食品用香料的质量规格作出了规定,基本解决了食品用香料质量规格标准缺失问题。
《关于进一步加强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工作的意见》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农业部、商务部、卫生计生委、海关总署、工商总局、质检总局20日早间公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工作的意见》。该意见要求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须具备自建自控奶源,对原料乳粉和乳清粉等实施批批检验,确保原料乳(粉)质量合格。严格执行原辅料进货查验、生产过程控制、产品出厂全项目批批检验、销售记录和问题产品召回等制度,建立完善电子信息记录系统。
国家食药总局:不得生产、经营和进口贴牌保健食品
作为保健食品主要监管部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监督管理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有关事项的公告(征求意见稿)》(下称《公告》),其中规定,保健食品名称不得擅自添加其他商标或者商品名;同一批准文号的保健食品标签应当使用相同的商标;自2014年1月1日起,不得生产、经营和进口贴牌保健食品。
婴幼儿乳粉生产许可审查细则发布含九项内容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12月25日在京就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审查细则召开发布会,宣布《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13版)》正式发布。新版细则共分为适用范围、生产许可条件审查、生产许可产品检验和其他要求四大部分,重点提高了企业质量安全管理、生产设备设施、原辅料把关、生产过程控制、检验检测能力、人员素质条件、环境条件控制和自主研发能力等方面的要求。
除此之外,相关部门已经开始着手修订更为严格的酒类食品安全标准,未来白酒企业一旦使用酒精或是其他食品添加剂,必须在产品外包装明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