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柴米油盐,牛奶也是市民必备的日需用品中。”尽管奶价上调,但记者在走访时了解到,省城液态奶市场销量未受到影响。而对于奶价上调,多家受访的乳企均将原因归结于奶源紧张、生产成本持续上涨。
奶价上调市场波动并不大
尽管奶价上调,但省城各大超市的液态奶销量并未受到影响。
在红谷滩新区一家超市,一箱光明纯牛奶从50元已上涨到54元;一箱蒙牛特仑苏低脂从65元涨到68元。超市牛奶销售员说,光明牛奶、三元牛奶已上调了8%奶价,接下来,蒙牛、伊利等品牌牛奶也有可能涨价。
公开资料显示,今年9月底,伊利、蒙牛、圣元等品牌已上调了奶价。南昌蒙牛乳业销售有限公司的刘总说,受困于奶源匮乏、生产成本等持续上涨的压力,各大乳企被迫上调奶价。基于这一背景,蒙牛乳业还将微调奶价。目前,正在等总部通知。
虽然光明牛奶等价格涨幅达8%,却未影响到市民的购买欲望。省城某连锁超市一负责人向本报证实,超市的液态奶销量波动并不大。
“奶荒”倒逼企业“抢”奶
日前有媒体报道称,原料奶缺口大,拉开了乳企对奶源基地的一场无硝烟的争夺战。这一说法,记者在采访中得到证实。
家住南昌市英雄经济技术开发区冠山管理处红星村的周生根,一直靠养奶牛为生。数年前,因为毗邻4大奶牛养殖场,他除了要费尽心思把牛养好,还得想法求企业购奶。时过境迁。今年起,周生根发现操外省口音的陌生人围着牛棚转圈。自称是知名乳企的原料奶采购员,开门见山地求购所有的原料奶。至今年10月下旬,周生根发现不下5位原料奶采购员来敲门“抢”奶。
不过,周生根还是心有余悸,他担心外省乳企只是一时热情,一旦“奶荒”风波过后,他或面临被外省乳企抛弃。在与毗邻的其他奶农深思熟虑后,周生根等人与本地一家乳企签订了长期的产销合同。在他们看来,这样更保险一点。
液态奶需求增长奶源大幅下降
“一边是奶源减少,一边是市场需求猛增,乳企面临严峻考验。”金牛集团综合处负责人王剑认为。
谈及10年前的辉煌,王剑受访的声音明显大了不少。“当时,金牛集团旗下有4大奶牛养殖场,奶牛至少超过一万头。依托在奶牛养殖场附近的奶农,也超过200余家。最鼎盛时,金牛集团超过2万头奶牛。”
但自2003年起,金牛集团旗下的4大奶牛养殖场逐渐消失。“原来,坐在办公室,就能听到奶牛一场的奶牛声。”王剑回忆称。昨日,记者发现王剑所称的奶牛一场已变为一条宽阔的冠山北路。
谈及奶牛数量剧降一事,受访的王剑深有体会。“2008年的一场三鹿奶粉事件,重创了奶业养殖、生产加工链。当时,整个乳企风声鹤唳,更无暇顾及个体奶农。”王剑说,国产奶陷入信誉危机,再加上原材料大幅上升,当地的奶农也从200余家锐减到20余家,导致奶源直接下降。
养牛利润低有奶农改行
尽管在忙着给奶牛喂料,但奶农周生根却丝毫没有快乐感。
周生根说,最近一个月,他养殖的奶牛每天产奶量可卖2300元,但喂牛的青料、稻草、玉米再加上运费,各项成本高达2000元。看上去,还有300元利润可赚。但一家5口没日没夜地工作,折算下来,每人一天仅赚到60元钱。这与眼下的泥工每日可赚400元,相差了近7倍。因为赚不到钱,他身边的不少奶农改行谋生。
破解“奶荒”需多管齐下
如何破解“奶荒”?省奶业协会娄佑武理事长认为,首先要重树奶农养奶信心。比如加大对奶农资金补贴,适当提高原料奶的收购价格。其次,要建立合同保护机制、规范利益调节机制。成立奶农专业合作社,使奶农提高和乳企讨价还价的能力,增加发言权。同时奶农要提高诚信,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生产。
“最主要的一点,鼓励龙头乳企建立大型奶源基地,确保有充裕的奶源。”娄佑武理事长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