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品行情
奶农杀牛倒奶频现 从奶荒到卖奶难如何破解
2015-01-15 13:51  浏览:6182
 近日来,内蒙古、河北、山东等地频频传出奶农杀牛倒奶事件,让人唏嘘不已。也许有读者不禁会问:奶农为何不低价或者免费送给乳企呢?倒掉真是浪费!原因很简单,奶牛饲养成本让免费送成为倒贴钱的买卖;牛奶的消毒、仓储等成本使得低价销售能够覆盖奶牛饲养成本,但不能覆盖牛奶的消毒、仓储等生产成本,一样是赔本的买卖,杀牛倒奶乃不得已为之。 
 
    分析卖奶难的原因,主要在于:今年以来,我国乳制品消费需求的增长并不明显,乳企库存处于高位,而国外奶源的价格明显低于国内奶源,大量乳企加大国外奶源的采购,进而导致国内出现卖奶难的窘境。尽管有关部门出面协调,暂时缓解了卖奶难的局面,但倒奶风波已经成为中国乳业不得不反思的大问题。
 
    1、卖奶难表面原因分析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乳制品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2012年和2013年,我国乳制品销量分别同比增长6.01%和6.1%,2014年1-9月,我国乳制品销量1941.7万吨,同比下降1.49%。面对乳制品消费需求的现状,企业也纷纷做出战略调整,产品结构不断向中高端转型,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奶源的需求。
 
    从奶业大省黑龙江来看,由于乳业生产的主要原料全脂粉国际市场价格大幅下调,天津港到岸价格仅为22500元/吨,而乳品企业在当地奶源基地收奶制粉成本高达34000元/吨,企业每用一吨自产原料亏损近万元,企业缩减采购国内奶源,使用进口原料无可厚非。
 
    2、卖奶难深层原因分析
 
    从国内外奶源价格对比,深层次分析乃是国内牧场经营管理等各方面相比于国外牧场的落后所致:一是他们的饲养规模化程度比较高,单位成本低,一个家庭牧场一般两三个人便可以养牛200至300头,最高可养到400头,而我们一个家庭只能舍饲3-5头牛;二是牧场的管理成本低,挤奶、除粪、喂料都是机械化的;三是他们有大片的天然草原,400头牛的牧场面积600亩以上,饲料基本不用花钱,生产成本大大降低。
 
    但是,据业内人士分析,即使国外奶源的成本再低,也不会低至24000元/吨,更不用说22500元/吨。因此,有业内人士分析称,对于“得奶源者得天下”的乳业来说,国外乳企试图通过倾销让国内乳业陷入“滞销降价——倒奶杀牛——紧缺涨价——买牛扩容——滞销降价”的死循环,进而击垮国内奶源供应,取得乳业控制权。若真如此,中国乳业将会成为“中国大豆第二”。
 
    3、如何破解乳业难题?
 
    国家统计数据显示,城镇居民人均乳制品消费量从2007年的23.5公斤下降至2013年的18公斤,农村居民人均乳制品消费量仅从3.5公斤上升至5.29公斤。目前,我国人均奶类占有量不到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的1/2、世界平均水平的1/3,还有很大增长空间。国外乳企嗅到了国内的商机,纷纷进入国内市场,欲分得一杯羹。
 
    在中国和新西兰自由贸易协定签署之后的5年,新西兰对中国的乳制品出口从2008年5.21亿新西兰元(约合3.46亿美元)增加到2012年25.58亿新西兰元(约合20.78亿美元),目前新西兰已经成为我国第一大乳制品进口国。中国与澳大利亚签署自由贸易协定意向书,澳大利亚对中国所有产品、中国对澳大利亚绝大多数产品的关税最终将降为零,其中澳大利亚乳制品进口关税将在4年内逐渐取消。因此,业内纷纷预计2015年我国乳业将会受到进口奶的进一步冲击,迎来大洗牌。
 
    为此,如何破解中国乳业难题,已经迫在眉睫。首先,要科学借助各项技术指标,提高进口乳品准入门槛,推动优质乳品进入国内,为国内乳业市场创造时间。其次,奶业是一个产业链长、涉及面广、科技含量高的产业,奶业发展不仅是养殖环节生产和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而且是养殖、加工和消费整个产业链全方位的升级。再次,建立奶粉临时储备,增强收奶积极性,提升养殖户信心,遏制倒奶面扩大。最后,培养消费者鲜奶鲜饮的消费习惯,改善国内乳业产品结构,扩大低温奶的规模。